中医治疗老年人高血压可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疗法、推拿按摩、饮食调节、运动干预等方式改善症状。高血压可能与肝肾阴虚、痰湿内阻、气血不足、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目眩、耳鸣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
中医常用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半夏白术天麻汤等方剂辨证施治。天麻钩藤饮适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具有平肝潜阳作用;镇肝熄风汤针对阴虚阳亢证候,可滋阴降火;痰湿型患者适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以化痰祛湿。中药需根据个体体质差异调整配伍。
选取太冲、曲池、百会等穴位进行针刺,每周2-3次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耳穴贴压取神门、降压沟等部位,通过持续刺激改善微循环。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晕针等不良反应,配合电针可增强降压效果。
采用开天门、推坎宫等手法放松头颈部肌肉,每日早晚各一次。足底按摩重点刺激涌泉穴,配合药浴可引火下行。背部膀胱经刮痧能疏通经络,但皮肤破损者禁用。推拿力度需轻柔,避免暴力操作导致不适。
推荐芹菜汁、菊花茶、山楂饮等药膳辅助降压。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增加钾含量高的香蕉、菠菜等食材。中医食疗讲究辨证施膳,肝火旺盛者可食用苦瓜,脾虚者适宜山药粥调理。
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招式可调节血压,每周练习3-5次。太极拳云手动作配合呼吸训练,能改善血管弹性。散步选择下午时段,每次30分钟以内,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波动。运动前后需监测血压变化。
中医治疗需配合低脂低盐饮食,控制体重在BMI24以下,每日钠摄入量不超过2000毫克。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累计150分钟。保持情绪稳定,睡眠时间保证7-8小时,定期监测血压并记录变化曲线。出现视物模糊、剧烈头痛等症状需立即就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控制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