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昏眩晕可通过甲磺酸倍他司汀、盐酸氟桂利嗪、尼莫地平等药物缓解,通常由内耳循环障碍、颈椎病、贫血、低血压、前庭神经元炎等因素引起。
1、改善微循环:
甲磺酸倍他司汀通过扩张内耳血管改善血流,适用于梅尼埃病或耳源性眩晕。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与抗组胺药物联用。
2、钙通道阻滞:
盐酸氟桂利嗪可抑制血管痉挛,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有效。长期使用需警惕锥体外系反应,建议睡前服用减少嗜睡副作用。
3、调节前庭功能:
尼莫地平选择性作用于脑血管,缓解前庭系统缺血状态。服药期间禁止葡萄柚汁同服,可能增强降压作用导致跌倒风险。
4、病理性关联:
颈椎病引发的眩晕常与椎动脉受压有关,通常表现为转头时突发视物旋转。需配合颈托固定、牵引等物理治疗,急性期可联用肌松药如盐酸乙哌立松。
5、贫血性干预:
缺铁性贫血导致脑供氧不足时,眩晕多伴随乏力、耳鸣。除补充琥珀酸亚铁外,需增加动物肝脏、紫菜等高铁食物摄入,血红蛋白低于60g/L需输血治疗。
眩晕发作期应保持头低位静卧,避免突然起身。日常可进行Brandt-Daroff前庭康复训练,饮食注意控制钠盐摄入,高血压患者每日监测血压波动。持续超过72小时的剧烈眩晕或伴随喷射性呕吐需排除脑卒中,建议神经内科急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