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可能由肠粘连、肠扭转、肠道肿瘤、粪石堵塞、肠套叠等原因引起,危害包括肠道缺血坏死、穿孔、腹膜炎、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1、肠道缺血:肠梗阻导致肠腔内压力升高,肠壁血管受压后血流减少。缺血超过6小时可能引发黏膜坏死,需通过胃肠减压、静脉补液缓解压力,严重者需切除坏死肠段。
2、肠穿孔:持续扩张的肠管壁变薄,易被尖锐异物或肿瘤侵蚀穿孔。穿孔后消化液进入腹腔,需紧急行肠造瘘术或穿孔修补术,术后需禁食抗感染治疗。
3、腹膜炎:肠道细菌透过穿孔处感染腹膜,表现为板状腹、高热。需联合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万古霉素控制感染,并行腹腔冲洗引流。
4、脓毒血症:革兰阴性菌释放内毒素引发全身炎症反应,可导致休克。需ICU监护下的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血液净化清除毒素。
5、多器官衰竭:持续低灌注损伤心、肺、肾等脏器,死亡率超50%。需机械通气、CRRT等器官支持治疗,早期肠外营养维持代谢需求。
日常需避免暴饮暴食,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芹菜、火龙果可促进蠕动。术后恢复期可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顺时针按摩腹部增强肠动力,出现呕吐腹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