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急性发作时可通过局部冷敷、药物镇痛、抬高患肢、严格忌口、充分休息等方式快速缓解疼痛。痛风通常由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结晶沉积、关节炎症反应、饮食刺激、外伤或疲劳等因素诱发。
1、冷敷镇痛:急性期采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红肿关节,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血管减少炎性渗出,降低神经末梢敏感度。避免直接皮肤接触冰块,冻伤风险人群慎用。
2、药物干预: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依托考昔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秋水仙碱适用于发作12小时内,通过干扰白细胞趋化减轻炎症。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用于顽固性疼痛,需警惕胃肠道副作用。
3、体位管理:发作时用软枕垫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避免关节受压或负重活动,穿戴宽松鞋袜减少摩擦刺激,夜间保持踝关节中立位预防晨僵。
4、饮食控制:立即停止摄入海鲜、动物内脏、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酸,优选碱性水或柠檬水。急性期严格戒酒,避免果糖饮料诱发尿酸生成。
5、休息制动:发作48小时内绝对卧床,减少关节活动频率。使用拐杖分担承重关节压力,疼痛缓解后逐步恢复低强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结晶脱落加重炎症。
痛风患者日常需长期维持血尿酸低于360μmol/L,每周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饮食选择脱脂牛奶、樱桃、芹菜等促排酸食物,肥胖者每月减重不超过2公斤。定期监测肝肾功能,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等影响尿酸代谢的药物。急性期缓解后仍需风湿免疫科就诊,评估是否需要降尿酸药物预防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