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可能由慢性鼻炎、过敏反应、囊性纤维化、阿司匹林不耐受、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鼻喷激素、口服药物、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鼻塞:鼻腔内息肉增生导致气流受阻,多为持续性且进行性加重,双侧鼻腔受累常见。患者可能伴随嗅觉减退或丧失,睡眠时张口呼吸。生理性因素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缓解,病理性因素需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或布地奈德喷雾。
2、流涕增多:息肉刺激鼻黏膜分泌大量黏液,常表现为清水样或黏脓性鼻涕。可能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有关。建议避免接触过敏原,病理性情况需联合氯雷他定或孟鲁司特钠治疗。
3、面部压迫感:息肉增大可阻塞鼻窦开口,引发额部、眶周胀痛或牙列区钝痛。通常与筛窦、上颌窦炎症相关,CT检查可见窦腔浑浊。急性期可用头孢克洛抗感染,慢性病例需考虑鼻内镜下的筛窦开放术。
4、嗅觉障碍:息肉机械性压迫嗅裂区或炎症损伤嗅觉神经,表现为气味识别能力下降。常与长期慢性炎症、嗅区黏膜水肿有关。生理性因素通过维生素B12营养神经,病理性损伤需行嗅区息肉切除术。
5、睡眠呼吸暂停:巨大息肉可能坠入鼻咽部,引发夜间打鼾或呼吸暂停。多与肥胖、鼻咽部解剖异常协同作用,睡眠监测显示低通气指数升高。轻度患者使用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重度者需行鼻息肉切除联合悬雍垂成形术。
日常护理建议每日用海盐水鼻腔冲洗,避免辛辣食物刺激黏膜。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可改善鼻腔通气,睡眠时保持45度半卧位减轻充血。若出现视力改变、剧烈头痛需立即就诊,排除颅内并发症可能。术后患者应定期复查鼻内镜,防止息肉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