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起功能障碍可通过性功能自评量表、夜间勃起监测、伴随症状评估、心血管风险筛查、心理状态分析等方式判断严重程度。该问题可能由心理压力、血管病变、神经损伤、激素失衡、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起。
1、量表评估: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是常用工具,包含勃起硬度、维持能力等5个维度。得分≤21分提示存在功能障碍,其中12-21分为轻度,8-11分为中度,≤7分为重度。建议连续记录2-4周数据提高准确性。
2、夜间勃起:健康男性每晚会有3-5次生理性勃起。使用邮票试验或RigiScan监测仪,若夜间勃起次数减少或硬度不足,提示器质性病变可能。器质性因素占比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3、症状分级:偶发勃起困难多属心理性,持续3个月以上需警惕病理性。伴随晨勃消失、渐进性加重时,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关。合并腰腿疼痛需排查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
4、风险筛查:测量血压血糖可发现潜在代谢异常。阴茎血流超声能评估动脉供血情况,血流速度<25cm/s提示血管性ED。吸烟者血管内皮功能损伤风险增加2-3倍。
5、心理评估:焦虑抑郁量表可识别心理因素。境遇性ED常见于工作压力、伴侣关系紧张时,心理性ED往往突发且情境特定。长期应激状态会导致睾酮水平下降。
日常保持深蹲、凯格尔运动有助于改善盆底肌功能,地中海饮食模式可保护血管内皮。建议记录勃起日记,包含发生情境、持续时间、主观硬度评分,就诊时提供完整数据有助于医生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