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增生与腰椎间盘突出是两种不同的脊柱退行性疾病,前者以骨赘形成为特征,后者因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致病。主要区别集中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重点及预后五个维度。
1、病理基础:骨质增生是关节边缘骨赘增生,源于软骨退化后异常骨修复;腰椎间盘突出是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外突,与椎间盘退变或急性损伤相关。前者属于适应性改变,后者为结构性破坏。
2、症状差异:骨质增生早期多无症状,严重时出现局部钝痛和活动受限;腰椎间盘突出典型表现为放射性下肢痛、麻木,咳嗽时加重。前者疼痛范围局限,后者具有神经根刺激特征。
3、影像学表现:X线显示骨质增生为椎体边缘唇样骨赘,CT可见关节面硬化;MRI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能清晰显示突出髓核压迫神经根的程度及位置,这是鉴别金标准。
4、治疗侧重:骨质增生以缓解症状为主,采用热敷、低频电疗等物理疗法;腰椎间盘突出需神经减压,急性期推荐甘露醇脱水、甲钴胺营养神经,顽固病例考虑椎间孔镜手术。
5、疾病转归:骨质增生属不可逆退变,但多数不影响功能;腰椎间盘突出经规范治疗可临床治愈,但复发率约5%-10%,需长期核心肌群锻炼维持脊柱稳定性。
日常管理需加强腰背肌训练如小燕飞、五点支撑,避免久坐和负重。饮食注意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推荐每日300ml牛奶搭配适量深海鱼类。睡眠时选择硬板床,侧卧屈膝体位减轻腰椎压力。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马尾综合征需立即脊柱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