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可能伴随出血现象,通常由外伤、感染、气压损伤、异物刺激或医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出血程度与穿孔原因及损伤程度相关,轻微出血可自行停止,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处理。
1、外伤致出血:耳部直接受外力撞击或掏耳过深可能损伤鼓膜及周围血管,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部进水,出血时用无菌棉球轻压耳道口,72小时内观察出血是否逐渐减少。
2、感染性穿孔:急性中耳炎化脓期可能因炎症侵蚀鼓膜血管引发血性分泌物。需控制感染源,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配合头孢克洛口服,禁止自行冲洗耳道,体温超过38.5℃需就医。
3、气压性损伤:潜水或飞行时急剧气压变化可造成鼓膜撕裂出血。立即停止气压变化活动,咀嚼口香糖促进咽鼓管开放,出血持续24小时以上需耳鼻喉科检查是否合并圆窗膜破裂。
4、异物刺激出血:昆虫入耳或金属异物可能刮伤鼓膜伴出血。使用植物油窒息昆虫后由医生取出,尖锐异物需急诊处理,禁止自行用镊子夹取以免二次损伤。
5、医源性操作:耳道冲洗或手术可能造成机械性出血。术后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预防感染,保持耳道干燥,术后出血量浸透3块以上纱布需返院检查。
日常需避免耳道进水,游泳时佩戴专用耳塞,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突发耳痛伴出血建议立即平卧患侧朝下,选择西替利嗪缓解过敏因素导致的耳道水肿,出血期间暂停剧烈运动。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优先选择猕猴桃、牡蛎等食物。出血停止两周内禁止乘坐飞机或潜水,定期进行耳内镜复查评估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