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能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下腹痛、异常阴道分泌物、发热、性交痛、月经紊乱等症状。
1、下腹痛:盆腔炎患者常出现持续性下腹钝痛或坠胀感,疼痛可能向腰骶部放射。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慢性期多为隐痛。疼痛程度与炎症范围相关,盆腔粘连形成后可能伴随排便或性交时疼痛加重。
2、异常分泌物:宫颈或子宫内膜炎症导致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黏液脓性,可能带有异味。淋球菌感染时分泌物多为黄绿色,衣原体感染则表现为稀薄浆液性分泌物。分泌物刺激可能引发外阴瘙痒或灼热感。
3、发热寒战:急性盆腔炎常伴38℃以上高热,体温波动与炎症程度相关。革兰阴性菌感染易出现畏寒、寒战等菌血症表现。慢性盆腔炎可能仅表现为低热或体温正常,但活动期仍可反复发热。
4、泌尿症状:炎症累及膀胱或输尿管时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盆腔充血刺激直肠可致里急后重感。严重者可能因输卵管脓肿压迫导致肾积水,需与泌尿系统感染鉴别。
5、月经异常:子宫内膜炎症导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周期紊乱。卵巢功能受损时可能出现闭经或不规则出血。慢性盆腔炎患者常见痛经加重,可能与盆腔充血及粘连有关。
盆腔炎患者需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及性生活。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急性期卧床休息可取半卧位促进炎症局限,慢性期可进行盆底肌肉锻炼改善血液循环。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或阴道大量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