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可通过抑酸药物、止血药物、胃黏膜保护剂、抗生素、促凝血药物等方式治疗。胃出血通常由胃溃疡、胃黏膜损伤、门静脉高压、药物刺激、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出血部位的刺激。常用药物包括奥美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发挥作用,需连续使用数日以达到最佳效果。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可作为辅助选择。
2、止血药物:通过促进血小板聚集或收缩血管达到止血目的。常用药物包括血凝酶、酚磺乙胺、氨甲环酸。严重出血时可静脉给药,轻度出血可选择口服制剂。这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过量导致血栓风险。
3、胃黏膜保护剂:形成保护膜覆盖溃疡面,促进黏膜修复。常用药物包括硫糖铝、枸橼酸铋钾、铝碳酸镁。服药时需注意与抑酸药物间隔2小时,避免影响吸收。铋剂使用不宜超过8周,长期服用可能引起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4、抗生素治疗: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出血,需采用四联疗法。常用方案包含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中的两种抗生素,配合质子泵抑制剂和铋剂。疗程通常为10-14天,根除率可达90%以上。治疗期间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耐药性产生。
5、促凝血药物: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导致的出血。维生素K1可纠正华法林过量,凝血酶原复合物用于肝病相关出血。严重门脉高压患者可能需使用生长抑素类似物如奥曲肽,通过收缩内脏血管降低门脉压力。
出血期间应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蒸蛋等,避免粗糙、辛辣、过热食物。恢复期可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如鱼肉、豆腐等易消化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出血停止后仍需继续用药4-8周,定期胃镜复查评估愈合情况。戒烟限酒,慎用非甾体抗炎药,建立健康饮食习惯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