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炎可通过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体检测、腹腔镜检查等方式确诊。附件炎通常由细菌感染、邻近器官炎症蔓延、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双合诊或三合诊可触及附件区增厚、压痛或包块。检查时需观察阴道分泌物性状,宫颈有无举痛,子宫位置及活动度。急性期可见脓性分泌物,慢性期可能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阴道分泌物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pH值异常。淋球菌培养、衣原体抗原检测可明确特异性病原体,必要时进行药敏试验。
经阴道超声可显示输卵管增粗、积水或卵巢肿大,盆腔积液征象。CT或MRI适用于复杂病例,能清晰显示脓肿形成及周围组织粘连情况。影像学检查对鉴别卵巢肿瘤、异位妊娠有重要价值。
采用PCR技术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核酸。细菌培养需采集宫颈管分泌物或后穹窿穿刺液,培养阳性率受抗生素使用影响。血清学检查适用于病程较长者,可检测特异性抗体。
直视下观察输卵管充血水肿程度,盆腔粘连范围,同时可行脓肿引流或粘连松解。适用于诊断困难、治疗效果不佳或需鉴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属于有创检查但诊断准确率最高。
检查期间需避免性生活,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急性期卧床休息时可采取半卧位促进炎症局限。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橙子。恢复期可进行盆底肌训练,但应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持续发热、剧烈腹痛需及时复诊,慢性附件炎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