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失能可能由年龄相关生理衰退、慢性疾病累积、神经系统病变、骨骼肌肉退化、心理社会因素等原因引起。
1、生理衰退:衰老导致器官功能自然下降,肌肉量减少少肌症和关节退化加剧行动障碍。建议通过抗阻训练、平衡练习延缓功能减退,补充乳清蛋白和维生素D维持肌肉健康。
2、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长期控制不佳可能引发脑卒中或肾衰竭。疾病可能与血管硬化、胰岛素抵抗有关,常表现为头晕、多尿等症状。需规范服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降糖药二甲双胍,定期监测血压血糖。
3、神经病变:阿尔茨海默病导致认知障碍,帕金森病引发运动功能障碍。疾病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沉积、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相关,出现记忆力减退、静止性震颤等症状。采用多奈哌齐改善认知,左旋多巴缓解运动症状。
4、骨骼退化:骨质疏松易发骨折,骨关节炎造成关节畸形。推荐每日摄入800mg钙质,进行水中太极等低冲击运动,严重时需关节置换手术。
5、心理因素:抑郁降低活动意愿,独居缺乏照护加速功能丧失。建立社交圈层,培养园艺等兴趣活动,必要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
日常需保证每日30克优质蛋白摄入,进行坐姿抬腿等安全运动,使用防滑垫、沐浴椅等适老化改造。当出现进食困难、二便失禁等中重度失能表现时,应及时至老年医学科就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