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骨折可通过颌间固定、手术复位、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牙槽骨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骨质疏松、牙齿错位、颌骨发育异常、病理性骨破坏等原因引起。
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或暴力冲突等直接外力作用于颌面部,导致牙槽骨连续性中断。局部表现为牙龈撕裂、牙齿松动移位,需立即冷敷止血并拍摄X线明确骨折线走向。早期干预可采用钛板内固定术或牙弓夹板颌间固定。
绝经后女性或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骨密度降低,轻微咬合压力即可造成骨折。伴随牙槽嵴吸收及牙齿浮动感,建议补充钙剂、维生素D结合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日常避免咀嚼硬物,选择流质饮食减少骨负荷。
阻生智齿或深覆合等异常咬合关系,长期局部应力集中引发疲劳性骨折。典型症状包括咬合疼痛、颞下颌关节弹响,需通过正畸治疗调整咬合,必要时拔除病灶牙。急性期可口服布洛芬缓解炎症,采用颌垫分散咬合力。
先天性颌骨畸形或放射性骨坏死导致结构薄弱区,可能与成骨不全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系统性疾病相关。CT显示骨小梁排列紊乱,需行血管化腓骨移植重建术,术后配合高压氧治疗促进骨愈合。
颌骨囊肿、骨髓炎或恶性肿瘤侵蚀骨皮质,病理性骨折常伴剧烈夜间痛和病理性分泌物。需进行病灶刮治术联合抗生素骨水泥填充,恶性肿瘤患者需接受节段性颌骨切除及游离皮瓣修复。
康复期每日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避免吸烟饮酒影响愈合。蛋白质摄入量增至1.5g/kg体重,优先选择鱼肉、豆腐等易消化高蛋白食物。骨折稳定后逐步进行张口训练,从被动牵拉到主动抗阻练习,6周内禁止剧烈运动。定期拍摄曲面断层片监测骨痂形成情况,发现骨愈合延迟需考虑脉冲电磁场或超声刺激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