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与肛裂是两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主要区别在于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及治疗方式。痔疮由肛门静脉丛曲张或肛垫下移形成,肛裂则是肛管皮肤全层纵行裂开形成的溃疡。
1、病因差异:痔疮多与长期便秘、久坐、妊娠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有关。肛裂90%以上由硬便通过时机械性损伤引起,少数与炎症性肠病或感染相关。痔疮患者肛门可见柔软团块,肛裂患者肛管后正中线多见梭形溃疡。
2、疼痛特点:痔疮疼痛多为胀痛,排便后减轻,血栓性痔可有剧痛。肛裂呈现周期性疼痛,排便时刀割样痛,便后缓解,半小时后括约肌痉挛再次剧痛,持续数小时。
3、出血表现:痔疮出血呈鲜红色,滴落或喷射状,与粪便分离。肛裂出血量少,附着于粪便表面或手纸染血,常伴少量黏液分泌。
4、体征区别:痔疮检查可见齿状线上下紫红色肿物,内痔需肛门镜观察。肛裂可见肛管皮肤纵向裂口,慢性者伴哨兵痔和肛乳头肥大,指检引发剧烈疼痛。
5、治疗侧重:痔疮轻症采用高纤维饮食、温水坐浴,重症需硬化剂注射或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肛裂急性期用硝酸甘油软膏缓解痉挛,慢性裂需侧方内括约肌切断术,均需保持排便通畅。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全谷物和果蔬摄入,每日饮水量不低于1500ml,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建立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如厕不超过5分钟。便后温水清洗肛门,可进行提肛运动增强盆底肌力。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血量增大时需及时就医,排除直肠肿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