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检查可通过肛门指检、肛门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粪便潜血试验等方式进行。
1、肛门指检:
医生戴手套涂抹润滑剂后,将手指伸入肛门触摸直肠壁。该方法可发现痔疮、肛裂、直肠息肉等病变,操作简便无创,但仅能检查直肠下段7-10厘米范围。检查前需排空粪便,过程中保持放松可减少不适感。
2、肛门镜检查:
使用直径约2厘米的硬质肛门镜插入直肠,通过光学系统观察黏膜状态。适合诊断内痔、直肠炎、肿瘤等疾病,检查深度可达15厘米。检查前需清洁灌肠,镜检时可能产生轻微腹胀感。
3、结肠镜检查:
采用柔性电子结肠镜从肛门进入,可完整观察直肠至回盲部。能清晰显示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同时进行活检或治疗。检查前需服用泻药清肠,过程中可能需注气扩张肠腔。
4、影像学检查:
包括直肠超声、CT或MRI扫描,通过断层成像评估直肠壁层次结构及周围组织。适用于肿瘤分期、瘘管定位等复杂情况,无创但需提前肠道准备。超声探头可经肛门或体表扫描,CT需注射造影剂增强对比。
5、粪便潜血试验:
通过化学或免疫法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筛查直肠出血性疾病。免疫法特异性较高,可发现早期结直肠癌。需连续检测3次样本,检查前避免食用红肉、维生素C等干扰物质。
日常可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火龙果,保持规律排便习惯;避免久坐久站,建议每天进行提肛运动或快走锻炼;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时需及时复查。高龄或家族史人群建议每年进行粪便潜血筛查,必要时结合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