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可通过甲钴胺、银杏叶提取物、倍他司汀等药物缓解,通常由内耳微循环障碍、神经退行性变、血管痉挛、噪音损伤、精神压力等因素引起。
1、营养神经药物:
甲钴胺作为维生素B12活性成分,可促进神经髓鞘修复,改善耳蜗神经传导功能。腺苷钴胺与维生素B1联合使用能协同增强神经代谢,适用于长期耳鸣伴听力下降患者。用药期间需监测血清维生素B12水平,避免过量补充。
2、改善微循环药物:
银杏叶提取物通过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改善内耳血流,临床常用金纳多、达纳康等制剂。用药后可能出现胃肠道不适,建议餐后服用。连续使用3个月需评估疗效,对老年血管性耳鸣效果显著。
3、前庭抑制剂:
倍他司汀调节内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缓解血管痉挛性耳鸣。敏使朗、培他啶等药物可减轻眩晕伴随症状。高血压患者使用时需监测血压变化,避免与抗组胺药物联用。
4、精神类药物:
焦虑诱发的耳鸣可短期使用阿普唑仑等苯二氮卓类药物。帕罗西汀等SSRI抗抑郁药适用于慢性心因性耳鸣。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使用,突然停药可能加重耳鸣症状。
5、中药制剂:
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改善年龄相关性耳鸣,耳聋左慈丸对突发性耳聋伴耳鸣有效。中药需辨证使用,肾阳虚者忌用滋阴类药物,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耳鸣患者日常需控制咖啡因摄入,每日咖啡不超过200ml。坚持有氧运动如游泳、慢跑可改善内耳供血,建议每周3次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噪音环境使用防护耳塞,睡眠时保持环境安静。突发高频耳鸣或伴随听力骤降需立即耳鼻喉科就诊,排除听神经瘤等器质性疾病。长期耳鸣建议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检查,必要时行颅脑MRI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