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吐下泻可通过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洛哌丁胺等药物治疗,通常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食物中毒、肠道菌群紊乱、消化不良等原因引起。
1、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等感染易引发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水样腹泻伴呕吐。治疗以蒙脱石散吸附毒素,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为主,避免使用止泻药以免抑制病原体排出。
2、细菌感染:
沙门氏菌、志贺菌等致病菌侵袭肠道时需抗生素干预,如诺氟沙星、阿奇霉素。伴随发热或血便需就医,同时服用益生菌调节菌群平衡。
3、食物中毒:
变质食物中的毒素刺激胃肠黏膜,需及时催吐并服用活性炭。轻度中毒可口服补液盐维持电解质,呕吐剧烈时短期使用甲氧氯普胺缓解症状。
4、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可能导致艰难梭菌感染,表现为顽固性腹泻。治疗需停用原抗生素,选用万古霉素或非达霉素,配合布拉氏酵母菌辅助。
5、消化不良:
暴饮暴食或乳糖不耐受引发的非感染性腹泻,可用胰酶制剂帮助消化,腹泻严重时短期服用洛哌丁胺。避免摄入高脂乳制品,少食多餐减轻肠道负担。
发病期间选择米汤、苹果泥等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症状持续超过48小时或出现意识模糊、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需急诊处理。日常注意餐具消毒与生熟食分开,饭前便后规范洗手可预防多数感染性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