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癣主要分为水疱鳞屑型、角化增厚型、浸渍糜烂型三种类型,不同类型在症状表现和治疗方式上存在差异。
1、水疱鳞屑型:
水疱鳞屑型手癣表现为手掌或指缝出现群集或散在的小水疱,干燥后形成环状鳞屑,伴有明显瘙痒。该类型主要由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夏季高发。日常需保持手部干燥,避免抓挠,可外用联苯苄唑乳膏、特比萘芬软膏或酮康唑洗剂。
2、角化增厚型:
角化增厚型手癣常见于手掌及掌缘,皮肤粗糙增厚、脱屑,冬季易皲裂疼痛。多由絮状表皮癣菌长期感染导致。治疗需坚持使用尿素软膏软化角质后,配合阿莫罗芬擦剂、环吡酮胺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严重者可口服伊曲康唑。
3、浸渍糜烂型:
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缝,表现为皮肤浸渍发白、糜烂渗液,易继发细菌感染。常与足癣合并发生,致病菌多为须癣毛癣菌。需用硼酸溶液湿敷收敛后,交替使用硝酸咪康唑散和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同时避免接触洗涤剂。
手癣患者日常应穿透气棉质手套,避免与他人共用毛巾。饮食需限制高糖食物,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摄入。每周进行手部穴位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出现化脓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保持鞋袜干燥、避免搔抓足部可预防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