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适应证需综合评估肿瘤位置、分期及患者肛门功能,常见条件包括肿瘤下缘距肛缘≥5cm、未侵犯肛门括约肌、无远处转移等。
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是核心指标。临床建议保肛手术需满足肿瘤下缘距肛缘≥5cm,确保远端切缘阴性。对于部分超低位肿瘤距肛缘3-5cm,若术前放化疗后退缩明显,可尝试保留肛门括约肌复合体。
肿瘤未侵犯肛提肌及肛门括约肌是保肛前提。MRI评估显示T1-T3期肿瘤未突破肠壁肌层或仅累及直肠系膜脂肪时,保肛可能性较高。若存在侧方淋巴结转移或直肠系膜筋膜受累,需联合新辅助治疗后再评估。
术前需通过肛门直肠测压、排便造影检查括约肌功能。最大静息压>40mmHg、收缩压>80mmHg提示括约肌功能良好。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或高龄患者需谨慎,术后可能出现排便失禁。
排除肝肺等远处转移是保肛手术基础。PET-CT确认M0分期后,可考虑根治性切除。若存在寡转移灶,经多学科讨论后可能先行转移灶切除,再实施保肛手术。
对局部进展期肿瘤,术前放化疗可使60%患者降期。病理完全缓解pCR或肿瘤退缩至ypT1-2N0时,保肛成功率显著提高。放疗后纤维化可能影响吻合口愈合,需间隔6-8周再手术。
饮食上建议术后早期采用低渣饮食如米汤、蒸蛋,逐步过渡至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腐;康复期每日进行提肛运动3组,每组15次;护理需关注吻合口瘘迹象,术后2周避免久坐压迫会阴。定期复查肛门指诊与肠镜,5年内每6个月监测CEA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