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松弛可能由妊娠分娩、年龄增长、长期腹压增高、激素水平变化、神经损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凯格尔运动、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训练、手术治疗、药物调理等方式改善。
阴道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会对盆底肌群造成机械性牵拉,多胎妊娠或急产更易导致肌肉弹性纤维断裂。产后42天至半年是黄金修复期,建议每天进行3组凯格尔运动,每组收缩放松各10秒重复15次。
雌激素水平下降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盆底结缔组织逐渐萎缩薄弱。绝经后女性可补充大豆异黄酮或进行阴道局部雌激素治疗,配合坐姿提肛训练改善肌肉张力。
长期便秘、慢性咳嗽或肥胖会持续增加腹腔压力,导致盆底支持结构代偿性松弛。需控制BMI在24以下,每日摄入30克膳食纤维,避免搬抬重物等增加腹压行为。
围绝经期孕酮水平骤降可能影响盆底肌肉神经调节功能,通常伴随尿频尿急症状。临床常用雌激素软膏配合甲钴胺营养神经,严重者可选择阴道激光治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或腰椎手术可能损伤支配盆底的阴部神经,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伴会阴麻木。需控制血糖在6.1mmol/L以下,采用盆底磁刺激仪促进神经修复。
日常可进行桥式运动、深蹲等强化臀腿肌肉群,摄入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和深海鱼油帮助组织修复。建议每年进行盆底超声检查,出现脏器脱垂需考虑骶棘韧带固定术或经阴道网片植入术。避免久坐超过2小时,使用马桶时双脚垫高保持正确排便姿势,游泳和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盆底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