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可通过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非运动症状等表现初步判断,确诊需结合神经科专科检查。帕金森病通常与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遗传因素、环境毒素、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等因素有关。
动作启动困难和执行速度减慢是核心症状,表现为扣纽扣、书写等精细动作笨拙,面部表情减少呈"面具脸"。日常可通过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手指敲击练习评估运动功能,若完成时间较同龄人延长50%以上需警惕。
约70%患者以拇指与食指"搓丸样"震颤为首发症状,频率4-6Hz,情绪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需与特发性震颤鉴别,后者多为动作性震颤且饮酒后减轻。家庭观察时可拍摄震颤视频供医生分析。
被动活动肢体时出现"铅管样"或"齿轮样"阻力,可能与前庭功能障碍有关。患者常主诉肌肉僵硬、关节疼痛,晨起明显。建议进行颈部旋转测试,若转头速度减慢伴肩部僵硬需进一步检查。
中晚期出现小碎步、身体前倾、摆臂减少,冻结步态表现为起步时双脚如粘在地面。可能与基底节区多巴胺不足有关。居家可用2米直线行走测试,转身需3步以上或出现跌倒倾向时提示异常。
嗅觉减退、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便秘等可早于运动症状数年出现,可能与α-突触核蛋白病理沉积有关。抑郁焦虑等精神症状发生率高达40%,需使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评定量表筛查。
建议每日记录症状变化日记,包含手部灵活性测试如硬币翻转、语音清晰度评估朗读固定文本。饮食可增加地中海饮食模式,补充维生素E和辅酶Q10;每周3次30分钟太极或舞蹈锻炼能改善平衡功能;睡眠时使用丝质床单减少翻身摩擦。当出现症状进展或影响日常生活时,需神经科进行UPDRS量表评估、经颅超声黑质回声检查及多巴胺转运体PET-CT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