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足跟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肥胖、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
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带状组织,长期站立或行走可能导致其发炎。表现为晨起第一步疼痛明显,活动后减轻。建议选择足弓支撑鞋,每日冰敷15分钟,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
跟骨底部异常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可能与年龄相关退变、钙代谢异常有关,常伴随行走时针刺样痛。超声波治疗可缓解炎症,严重时需体外冲击波治疗。
跟腱过度使用或突然增加运动量导致炎症反应。表现为脚跟后上方肿胀压痛,爬楼梯时疼痛加剧。推荐穿戴坡跟鞋减少牵拉,进行离心性小腿肌群锻炼。
体重超标增加足部负荷,加速足跟脂肪垫退化。建议通过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减重,BMI控制在18.5-23.9kg/m²范围。
骨量减少可能引发跟骨微骨折,与维生素D缺乏、雌激素水平下降相关。表现为夜间静息痛,需补充钙剂及阿仑膦酸钠等抗骨吸收药物。
日常可进行踩网球按摩、提踵训练增强足部肌力,选择EVA材质缓震鞋垫,每日摄入300ml牛奶补充钙质。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皮肤温度升高需及时就诊骨科,排除应力性骨折或感染可能。控制血糖水平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的足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