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状体脱位可通过手术复位、人工晶状体植入等方式治疗,通常由外伤、遗传性眼病、马凡综合征、高度近视、年龄相关性悬韧带松弛等原因引起。
眼部钝挫伤或穿透伤可能导致晶状体悬韧带断裂。患者可能出现视力骤降、单眼复视,伴随虹膜震颤或前房积血。需避免揉眼及剧烈运动,及时进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马凡综合征或同型半胱氨酸尿症等遗传病常导致双侧晶状体半脱位。这类患者多伴有蜘蛛指趾或心血管异常,需通过基因检测确诊。治疗需针对原发病控制,必要时行囊袋张力环植入术。
眼轴过度增长使悬韧带机械性拉伸,可能引发渐进性晶状体移位。早期表现为近视度数波动,后期可出现眩光或视物变形。建议每半年检查眼底,避免跳水、蹦极等冲击性运动。
60岁以上人群悬韧带自然退化可能引发自发性脱位。典型症状为无痛性视力下降合并老视减轻。轻度移位可观察,显著影响视力时需行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
慢性葡萄膜炎或眼内炎可能破坏悬韧带结构。患者多伴眼红、畏光等炎症表现,需先控制感染或免疫反应。稳定3个月后考虑二期手术,避免炎症复发导致人工晶状体偏位。
日常需佩戴防护眼镜避免外伤,控制血糖血压延缓悬韧带退化。高度近视者建议补充叶黄素、维生素C等抗氧化剂,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术后三个月内避免俯身洗头、游泳等可能增加眼压的活动,定期复查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及眼底情况。马凡综合征患者需同步监测主动脉根部直径,每年进行心脏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