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急尿痛可通过多饮水、热敷下腹部、口服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等方式缓解。该症状通常由尿路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性传播疾病等原因引起。
1、尿路感染:可能与细菌逆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排尿灼热感等症状。治疗需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日常增加饮水量至2000ml/日,避免憋尿。急性期可饮用蔓越莓汁或蒲公英茶辅助抑菌。
2、前列腺炎:多与久坐、饮酒、辛辣饮食刺激相关,常伴随会阴部胀痛、排尿分叉。除抗生素治疗外,建议每日温水坐浴15分钟,选择环丙沙星、多西环素等穿透前列腺包膜较好的药物,避免骑行等压迫会阴的运动。
3、尿道结石:由代谢异常或饮水不足导致,突发性绞痛是典型症状。小于6mm的结石可通过口服坦索罗辛促进排出,配合跳跃运动;大于6mm需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疼痛剧烈时可肌注哌替啶。
4、膀胱过度活动症:与逼尿肌异常收缩相关,尿急但尿量少。可服用索利那新或米拉贝隆调节膀胱功能,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控制力,记录排尿日记帮助医生评估,限制咖啡因摄入。
5、性传播疾病:淋球菌或衣原体感染需肌肉注射头孢曲松联合口服阿奇霉素,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伴侣需同步治疗。接触后24小时内预防性用药可降低80%感染风险。
每日保证1500-2000ml水分摄入,优先选择冬瓜汤、玉米须茶等利尿饮品。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尿道,穿着透气棉质内裤。持续症状超过3天或出现血尿、发热时需泌尿科就诊,进行尿常规、超声或CT检查。长期久坐人群每小时应起身活动5分钟,规律性生活有助于前列腺液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