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常见疾病,指前列腺组织非癌性增生导致尿道受压,可能由年龄增长、激素失衡、慢性炎症、代谢异常、遗传倾向等因素引起,可通过药物控制、微创手术、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干预。

1、年龄因素:

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显著上升,随年龄增长睾酮转化为双氢睾酮增多,刺激前列腺细胞增殖。日常需减少久坐、避免憋尿,定期进行提肛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2、激素变化:

雄激素与雌激素比例失调促使腺体增生,肥胖人群更易出现激素紊乱。控制体重、补充番茄红素和锌元素有助于调节激素水平,深海鱼和坚果可作为日常饮食选择。

3、炎症刺激:

慢性前列腺炎反复发作可能导致组织修复性增生,可能与细菌感染、尿液反流有关。表现为尿频尿急合并会阴部坠胀感,需及时治疗感染,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刺激。

4、代谢异常:

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等代谢疾病患者发病率更高,高血糖状态会促进生长因子分泌。控制血糖基础上可尝试南瓜籽提取物,规律进行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

5、遗传倾向:

直系亲属患病者发病风险增加2-3倍,涉及多个基因多态性。这类人群建议40岁起定期进行PSA检测和直肠指检,早期发现可选用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等药物干预。

前列腺增生患者需保持每日饮水1500-2000ml但睡前限水,避免骑自行车压迫会阴部,饮食多选择富含植物固醇的豆制品和燕麦。当出现急性尿潴留、反复血尿或肾功能异常时,需考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或激光汽化术等手术治疗,术后配合盆底肌训练促进恢复。定期监测残余尿量和尿流率变化,合并高血压者需注意α受体阻滞剂与降压药的协同作用

上一篇:50岁的人建议种牙还是镶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