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近视指眼球轴长过长或屈光力过强导致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前,表现为远视力下降但无眼底病变,通常与遗传因素、用眼习惯、环境光照、生长发育期眼轴变化、近距离用眼过度等因素有关。
父母双方或一方患有近视时,子女发生单纯性近视的概率显著增加。这类近视多与多基因遗传相关,通常在学龄期开始显现。建议有家族史者定期进行视力筛查,建立屈光发育档案。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会加重睫状肌调节负担,持续痉挛可能导致假性近视发展为真性近视。阅读时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每40分钟休息5分钟可缓解视疲劳。避免在移动交通工具或昏暗环境下用眼。
光照强度不足或频闪严重的环境会促使瞳孔扩大,加剧球面像差和色像差。自然光线下学习时近视进展速度较慢,建议室内照度维持在500勒克斯以上,使用无频闪护眼灯具。
青春期眼轴生理性增长可能暂时超过屈光系统的代偿能力,导致近视度数逐年加深。12-16岁是近视进展高峰期,每年应进行2次验光检查,及时更换合适度数的眼镜。
持续看近时晶状体过度凸起可能改变眼球生物力学特性,促使眼轴代偿性增长。可能与调节滞后、周边离焦等机制有关,通常表现为视力模糊、眼胀头痛。验配渐进多焦点镜片或角膜塑形镜可改善症状。
日常需保证每日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阳光刺激可促进多巴胺分泌抑制眼轴增长。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蓝莓、D深海鱼、蛋黄及钙质牛奶、奶酪,避免高糖饮食加速巩膜变薄。建立每半年一次的视力检查制度,600度以上高度近视者需每年进行眼底照相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