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内炎可能由眼部外伤、内眼手术感染、全身感染扩散、免疫功能低下、邻近组织炎症蔓延等原因引起。
1、外伤感染:眼球穿透伤或异物残留可破坏血-房水屏障,使细菌、真菌直接侵入玻璃体腔。需急诊行玻璃体切除术联合万古霉素、头孢他啶等广谱抗生素注射,术后密切监测眼压及视力变化。
2、手术并发症:白内障或青光眼术后可能因器械污染或切口渗漏引发感染。表现为突发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抽取房水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妥布霉素、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玻璃体腔注射。
3、血行播散:败血症、心内膜炎等全身感染时病原体可经睫状动脉扩散至眼内。需控制原发病同时采用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药物,并警惕视网膜血管闭塞等并发症。
4、免疫抑制状态:糖尿病、艾滋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易发生念珠菌、曲霉菌感染。除抗感染治疗外需调整免疫方案,必要时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
5、邻近病灶扩展:角膜炎、巩膜炎未控制可向眼内进展。治疗需强化局部频滴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严重者联合全身应用莫西沙星,并预防性使用散瞳药物避免虹膜后粘连。
日常应避免揉眼等危险行为,术后严格遵医嘱点药。建议每周食用三文鱼、蓝莓等富含Omega-3与花青素的食物,配合眼球转动操促进房水循环。出现眼红、畏光症状需24小时内就诊,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眼球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