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肿胀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避免刺激性饮食、膀胱训练、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膀胱肿胀通常由尿路感染、膀胱结石、前列腺增生、神经源性膀胱、膀胱肿瘤等原因引起。
每日饮水量建议达到2000毫升以上,水分充足可稀释尿液浓度,减少对膀胱黏膜的刺激。选择温水或淡蜂蜜水,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加重膀胱负担。定时排尿习惯有助于缓解膀胱压力。
减少咖啡因、酒精、碳酸饮料等利尿刺激性饮品摄入。限制辛辣食物如辣椒、芥末,酸性水果如柑橘类可能加剧尿路刺激症状。高纤维饮食如燕麦、芹菜可预防便秘导致的膀胱压迫。
制定定时排尿计划,初期每2小时排尿一次,逐步延长间隔至3-4小时。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进行3组收缩练习,每组维持10秒。生物反馈治疗能帮助建立膀胱控制意识。
细菌性感染可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等抗生素。膀胱过度活动症推荐索利那新、托特罗定、米拉贝隆等抑制逼尿肌收缩药物。α受体阻滞剂如坦索罗辛适用于前列腺增生患者。
膀胱结石需行经尿道膀胱碎石术,前列腺增生可选择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神经源性膀胱可考虑膀胱扩大成形术,恶性肿瘤需根据分期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后需配合间歇导尿护理。
建议每日进行30分钟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游泳,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会阴部运动。饮食可增加南瓜籽、西红柿等富含锌、番茄红素的食物,限制高盐食品预防水肿。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选择棉质透气内衣,夜间排尿困难者可抬高床尾15度。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血尿、发热需及时泌尿外科就诊,尿流动力学检查能明确膀胱功能障碍类型,超声检查可排除结构性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