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炎可通过超声检查、CT扫描、唾液腺造影、血液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方式确诊。该病可能与细菌感染、唾液结石、免疫异常、导管狭窄、邻近组织炎症扩散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颌下区肿胀、疼痛、口干、发热、进食后症状加重等症状。
1、超声检查: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颌下腺形态及导管结构,对唾液结石或脓肿定位敏感度高。检查无创且费用较低,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发现异常回声或导管扩张时需结合其他检查进一步评估。
2、CT扫描:多层螺旋CT能三维重建腺体及周围组织关系,准确识别钙化灶、脓肿范围或肿瘤性病变。对于超声难以明确的深部病变或复杂解剖变异具有优势,需注意碘过敏者禁用增强扫描。
3、唾液腺造影:经导管注入造影剂后拍摄X线片,可直观显示导管狭窄、扩张或充盈缺损。急性感染期禁用该检查,避免炎症扩散。操作可能引发短暂胀痛,检查后需促唾液分泌冲洗导管。
4、血液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增高提示细菌感染。自身免疫性腺炎患者可能出现抗SSA/SSB抗体阳性。结果需结合临床表现与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细针穿刺活检:在超声引导下抽取腺体组织或脓液,进行细菌培养或病理学检查。适用于疑似肿瘤或常规治疗无效的慢性炎症,操作后需按压止血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日常饮食宜选择流质或软食如米粥、蒸蛋,避免酸辣刺激食物加重唾液分泌负担。可适量含服维生素C片或咀嚼无糖口香糖促进唾液排出。急性期需卧床休息,局部冷敷缓解肿胀。若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排除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