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皮肤的淋巴细胞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多样,可能与EB病毒感染、免疫抑制、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红斑、结节、溃疡等症状。诊断需结合皮肤活检与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式包括局部放疗、化疗药物或靶向治疗。
1、红斑性皮损:早期常见边界不清的红斑或斑块,表面可能有鳞屑,类似湿疹或银屑病。多发生于躯干或四肢,部分患者伴瘙痒。需通过皮肤活检鉴别,浅表病变可采用氮芥外用或光疗。
2、肿瘤性结节:中晚期出现紫红色无痛性结节,直径可达数厘米,表面光滑或溃烂。结节常成簇分布,好发于面部、乳房或腹股沟。病理显示淋巴细胞浸润,治疗方案含苯丁酸氮芥、干扰素等药物。
3、溃疡性病变:肿瘤进展可导致深大溃疡,边缘隆起呈堤状,基底覆有坏死组织。常见于腿部,易继发感染。需清创后联合放疗,严重者需使用CHOP方案化疗。
4、色素沉着改变:部分亚型表现为网状青斑样或泛发性色素沉着,皮肤呈灰蓝色。多与血管浸润相关,可能伴发低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需排除蕈样肉芽肿,治疗选用维A酸类药物。
5、黏膜受累表现:约15%患者出现口腔、鼻咽部黏膜糜烂或肿块,伴疼痛性溃疡。此类病变侵袭性强,需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放疗。晚期可能累及淋巴结或内脏器官。
患者日常需避免皮肤外伤,穿着宽松棉质衣物。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A/E。适度进行太极、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常规及皮肤变化。出现新发皮损或原有病变扩大时需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