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性皮炎可能由过敏原刺激、化学物质接触、物理摩擦、微生物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避免接触、局部用药、口服药物、光疗、免疫调节等方式治疗。
1、过敏原刺激:接触性皮炎常见于皮肤对特定物质的过敏反应,如镍、香料、染发剂等。患者接触后可能出现红斑、瘙痒、水疱等症状。治疗需立即脱离过敏原,局部涂抹氢化可的松软膏缓解炎症,口服氯雷他定减轻过敏反应。
2、化学物质接触:强酸、强碱或清洁剂等化学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屏障,导致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为灼痛、脱屑、皮肤皲裂。建议用清水冲洗接触部位,使用凡士林修复皮肤屏障,严重时需就医处理。
3、物理摩擦:长期机械摩擦或压力可诱发皮炎,常见于手表带、鞋袜摩擦部位。皮肤出现界限清楚的红斑、增厚。护理需减少摩擦刺激,穿戴柔软衣物,局部涂抹氧化锌软膏保护皮肤。
4、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感染可加重皮炎症状,表现为脓疱、渗出、结痂。治疗需联合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避免抓挠导致感染扩散。
5、自身免疫反应:部分患者存在特应性体质,接触低敏物质也可能诱发免疫异常反应。症状反复发作且范围广泛,需进行斑贴试验明确过敏原,长期管理可选用他克莫司软膏调节免疫。
接触性皮炎患者日常需穿着纯棉透气衣物,避免已知过敏原;饮食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欧米伽3脂肪酸;保持皮肤湿润可使用无香料保湿霜,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症状持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全身发热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