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了脓包后形成的皮肤缺损可通过局部消毒、保持干燥、观察愈合、避免污染、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处理。这种情况通常由细菌感染、不当挤压、免疫力下降、皮肤屏障破坏、继发感染等因素引起。
1、消毒处理:使用碘伏或医用酒精对创面及周围皮肤进行环形消毒,每日2-3次直至结痂。避免使用双氧水等刺激性溶液,防止延缓愈合。消毒后保持创面暴露通风,不建议立即覆盖敷料。
2、干燥环境:脓包破溃后形成的凹陷创面需保持干燥,潮湿环境易滋生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洗澡时可用防水敷料临时保护,结束后立即拆除。夜间睡眠避免压迫创面,防止渗出液浸润。
3、愈合观察:正常愈合过程应出现逐渐缩小的红色肉芽组织,2-3天形成黄色痂皮。若出现持续渗液、边缘红肿扩散、搏动性疼痛或发热,提示可能发生蜂窝织炎等继发感染。
4、污染防护:日常避免接触污水、泥土等污染物,外出时可用无菌纱布临时覆盖。接触宠物后需彻底洗手,创面结痂前暂停使用化妆品。衣物选择宽松透气的纯棉材质,减少摩擦刺激。
5、医疗干预:直径超过1cm的深部缺损、合并糖尿病或免疫缺陷者应及时就诊。医生可能根据情况选择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需口服头孢氨苄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正确处理脓包创面需结合日常护理与医学观察。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促进修复,补充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西兰花。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出汗浸渍,恢复期暂缓游泳等水上活动。痂皮自然脱落后可涂抹维生素E乳预防疤痕,持续存在凹陷性瘢痕需考虑激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