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阴道炎可能由阴道菌群失衡、性传播感染、免疫力下降、激素水平变化、抗生素滥用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分泌物异常、外阴瘙痒、排尿不适、性交疼痛、异味等症状。
1、分泌物异常: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灰白色稀薄状,质地均匀带有黏性,常附着于阴道壁。分泌物检测可发现线索细胞,pH值常高于4.5。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避免使用碱性洗液破坏酸性环境。
2、外阴瘙痒:阴道黏膜充血刺激神经末梢,瘙痒程度从轻微刺痒到持续灼痛。可能与加德纳菌、动弯杆菌等厌氧菌过度繁殖有关。穿着纯棉透气内裤,避免抓挠防止继发感染。
3、排尿不适:尿道口受炎症刺激出现尿频尿急,严重者排尿时有烧灼感。与阴道内胺类物质释放有关。保持每日饮水1500ml以上,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
4、性交疼痛:阴道黏膜充血水肿导致性交时疼痛,可能伴有接触性出血。炎症期间应避免性生活,必要时使用甲硝唑栓、克林霉素乳膏等局部药物治疗。
5、异味:厌氧菌分解蛋白质产生胺类物质,出现特征性鱼腥味,经期或性交后加重。可口服甲硝唑、替硝唑或克林霉素进行系统治疗,配偶需同步治疗。
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日更换纯棉内裤并用沸水烫洗。饮食上增加酸奶、大豆制品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增强免疫力,避免久坐导致会阴部潮湿。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发热、盆腔疼痛需及时妇科就诊,妊娠期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以防早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