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脐炎护理需注意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观察感染迹象、正确处理分泌物、科学使用消毒剂。
1、清洁干燥:每日用75%酒精或碘伏棉签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脐部,避免使用紫药水等染色剂掩盖感染迹象。护理前后需彻底洗手,尿布上缘需反折至脐部以下,防止尿液污染。若脐部潮湿可短暂暴露于空气中促进干燥。
2、减少摩擦:选择宽松纯棉连体衣减少衣物摩擦,避免使用腹部束带或硬质腰围。更换尿布时动作轻柔,防止牵拉脐带残端。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使用特制脐部保护罩。
3、感染监测:每日检查脐周是否发红肿胀,观察分泌物颜色性状,黄色脓液或血性渗出需警惕。测量体温至少两次,出现发热、拒奶、嗜睡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记录脐带脱落时间,超过两周未脱落需排查肉芽肿。
4、分泌物处理:少量清亮渗出可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轻柔擦拭。结痂处不可强行剥离,局部红肿时可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发现脐窝深处分泌物需用无菌纱布条引流,禁止自行挤压。
5、消毒选择:优先使用单支装消毒棉签避免交叉感染,碘伏浓度不超过0.5%防止刺激。酒精消毒后需待其完全挥发再包裹。避免混用不同消毒剂,紫药水、红药水等传统药物可能掩盖病情进展。
护理期间应保持室温26-28℃,每日通风两次。母乳喂养可增强免疫力,母亲需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A。脐带脱落前避免盆浴,擦浴时避开脐部。发现脐周皮肤出现红斑扩散、恶臭分泌物或脐轮凹陷等异常,需及时儿科就诊排除脐疝或败血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