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可通过观察疼痛特征、活动受限程度、局部肿胀、皮肤颜色变化及触诊硬度等方式判断。肌肉拉伤通常由运动过度、姿势错误、热身不足、外力撞击或肌肉疲劳等原因引起。
1、疼痛特征:拉伤后疼痛呈锐痛或撕裂感,按压或拉伸时加重。静息痛提示轻度拉伤,活动痛提示中度损伤,持续剧痛需排除肌腱断裂。避免立即热敷,初期采用冰敷缓解炎症。
2、活动受限:主动收缩肌肉时出现阻力性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轻度拉伤仅影响爆发力,中度损伤导致跛行,完全断裂时功能丧失。使用弹性绷带固定并保持患肢抬高。
3、局部肿胀:损伤12小时内出现血肿,皮下可见淤青。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点状出血,肌纤维撕裂导致梭形肿胀。加压包扎配合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渗出。
4、皮肤变化:浅层拉伤呈现红斑,深层损伤出现紫绀。血肿吸收过程中会经历红-紫-黄-褐的色泽演变。伤后48小时可进行红外线理疗促进代谢。
5、触诊硬度:肌腹局部发硬提示肌肉痉挛,凹陷感提示部分断裂,完全断裂可触及回缩的肌肉团块。超声检查能准确分辨拉伤分级,Ⅲ度损伤需手术缝合。
日常可进行低强度游泳或骑自行车维持心肺功能,推荐摄入乳清蛋白和维生素C促进肌纤维修复。运动前进行动态拉伸激活目标肌群,运动后采用泡沫轴放松。出现关节不稳定或异常弹响需及时进行MRI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