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萎缩导致的视力丧失进程因人而异,取决于病因类型、病变范围及干预时机,通常需数月到数年不等。
遗传性视网膜病变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视力下降可能持续10-20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晚期患者可能在2-3年内丧失中心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未控制者,视功能恶化速度显著加快。
周边视网膜萎缩者保留中心视力可达数十年,全视网膜萎缩者可能1-2年内完全失明。黄斑区受累时,阅读等精细视觉功能最早受损。
早期使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叶黄素补充剂可延缓遗传性病变进展。抗VEGF药物注射治疗湿性黄斑变性,能维持现有视力2-5年。激光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明确保护作用。
夜盲症通常是遗传性病变的首发信号,色觉异常多出现在病程中期。病理性近视继发萎缩者常伴随视物变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易反复发生玻璃体出血。
低视力助视器、听觉替代训练可延长独立生活能力。定向行走训练需在残余视力0.1前开始,数字阅读器需适配残余视野范围。
每日补充12mg叶黄素联合1mg玉米黄质可延缓黄斑退化,北欧健走等低冲击运动有助于维持眼部血流。定期进行视野检查、OCT监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突发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需24小时内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