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是通过手术切开腹壁及子宫取出胎儿的分娩方式,适用于胎位异常、胎盘前置、胎儿窘迫等特殊情况。
剖宫产通常在阴道分娩可能危及母婴安全时实施。常见指征包括胎儿臀位或横位、胎盘完全覆盖宫颈口、产程停滞超过24小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合并巨大儿、双胎妊娠胎位异常也需考虑手术。既往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古典式剖宫产史者推荐择期手术。
手术多采用椎管内麻醉,包括腰硬联合麻醉或持续硬膜外麻醉。麻醉药物注入蛛网膜下腔可快速阻断痛觉传导,产妇保持清醒状态。全身麻醉仅用于紧急大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等特殊情况,需气管插管维持呼吸。
腹壁切口多选择耻骨联合上2-3厘米处的横切口,长度约10-15厘米。子宫下段横切口可减少出血量和子宫破裂风险,愈合后瘢痕强度较高。古典式纵切口适用于前置胎盘或子宫畸形,但术后需严格避孕2年以上。
切开子宫后迅速破膜吸引羊水,术者单手进入宫腔托住胎头,另一手按压宫底协助娩出。胎儿完全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断脐后交新生儿科处理。特殊胎位需采用臀牵引或内倒转术,双胎分娩间隔建议控制在15分钟内。
逐层缝合子宫需用可吸收线连续锁边缝合肌层,检查双侧输卵管及卵巢状态。术后6小时开始翻身活动预防静脉血栓,24小时内拔除导尿管。静脉输注缩宫素促进宫缩,疼痛管理可采用帕瑞昔布钠联合地佐辛多模式镇痛。
剖宫产术后需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饮食从流质逐步过渡到普食。伤口护理每日用碘伏消毒并保持干燥,哺乳时采用橄榄球式抱姿减少腹部压力。建议进行凯格尔运动锻炼盆底肌,三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运动,产后42天复查评估子宫复旧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