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热惊厥可通过保持适宜室温、及时退热处理、合理补充水分、观察精神状态、接种疫苗等方式预防。高热惊厥通常由体温骤升、感染性疾病、电解质紊乱、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等原因引起。
维持室内温度在24-26℃之间,避免穿盖过厚衣物。夏季使用空调时注意风口不对准患儿,冬季采用加湿器保持湿度在50%-60%。环境温度剧烈变化可能诱发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导致突发性高热。
体温超过38.5℃时立即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避免使用酒精擦浴,可配合退热贴敷额头。每30分钟复测体温,持续高热需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按每公斤体重50-80ml标准补充水分,优先选择口服补液盐。发热期间排尿量减少易致电解质失衡,可饮用稀释的苹果汁或米汤。观察口唇湿润度及尿量,4小时未排尿需就医。
呼吸道感染患儿每2小时评估精神状态,注意有无眼神呆滞或异常哭闹。中耳炎可能引发反复高热,伴随抓耳动作需耳科检查。轮状病毒腹泻需监测大便性状,预防脱水性惊厥。
按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二类疫苗。有惊厥史儿童可提前接种麻腮风疫苗,避免幼儿急疹引发高热。疫苗接种后48小时内密切监测体温,体温超过38℃立即干预。
预防高热惊厥需建立系统防护体系,饮食上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日鸡蛋、鱼肉等供给量不少于50克。适当进行游泳、体操等协调性运动,增强体温调节能力。出现首次惊厥发作后,需完善脑电图检查排除癫痫可能,后续发热性疾病需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使用地西泮栓剂。家庭常备退热药物及电子体温计,掌握正确的腋温测量方法,避免因测量误差延误处理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