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风险包括术中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晶状体核坠入玻璃体腔、术后眼内感染、黄斑囊样水肿等。
手术过程中超声能量可能导致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表现为术后暂时性视力模糊。选择低能量参数、缩短超声时间可降低风险,严重者需角膜内皮移植。
晶状体后囊意外撕裂可能引发玻璃体脱出,与术者操作经验密切相关。破裂后需立即停止灌注,必要时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可能需二期植入人工晶体。
巨大硬核白内障易发生核碎片坠入玻璃体腔,需转诊至玻璃体视网膜专科医生处理。典型表现为突发视力下降伴漂浮物,通常需要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取出残留核块。
术后细菌感染发生率约0.1%,表现为眼痛、视力骤降伴前房积脓。预防性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确诊后需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联合头孢他啶,严重者行玻璃体切除。
术后3-6周出现的囊样水肿可降低视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风险增加3倍。局部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顽固病例需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地塞米松植入剂。
术后建议避免游泳两周,使用防护眼镜防止外伤,定期监测眼压和眼底变化。补充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控制血糖血压可促进恢复。出现持续眼红、疼痛或视力下降需立即复诊,晚期并发症如视网膜脱离需通过巩膜扣带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