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白色颗粒可通过热敷清洁、抗生素眼药水、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可能由睑腺分泌物淤积、细菌感染、结膜结石、脂肪粒增生、睑板腺功能障碍等因素引起。
每日用40℃左右温水浸湿无菌纱布敷于患处5分钟,配合生理盐水轻柔擦拭眼睑边缘。该方法可软化阻塞的睑脂,促进分泌物排出,适用于早期无明显感染的脂肪粒或睑腺囊肿。
细菌感染引发的麦粒肿可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等药物。伴随红肿热痛症状时需连续用药5-7天,控制感染后白色脓头可能自行破溃。
结膜结石导致的硬质白点需在表面麻醉下用注射针头剔除,操作后使用玻璃酸钠滴眼液修复角膜损伤。该情况常见于慢性结膜炎患者,剔除后可能复发。
睑板腺功能障碍需进行睑缘深度清洁,配合茶树精油湿巾按摩。顽固性病例可采用强脉冲光治疗,改善腺体萎缩状态,减少油脂凝固形成颗粒。
持续增大的霰粒肿需行刮除术,较大的结膜囊肿需显微镜下切除。术后48小时冰敷减轻血肿,避免揉眼导致缝线脱落。
日常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使用油腻眼霜,隐形眼镜佩戴者每日更换护理液。饮食增加深海鱼类和蓝莓摄入,补充ω-3脂肪酸与花青素。出现持续异物感、视力模糊或分泌物带血时需及时就诊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