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周围脂肪粒可通过热敷按摩、局部清洁、药物涂抹、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改善。脂肪粒多由皮脂腺分泌异常、角质堆积、护肤品使用不当、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等引起。
用40℃左右温水浸湿毛巾敷于眼周5分钟,配合无名指指腹顺时针轻柔按摩。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软化角质层,帮助堵塞的皮脂腺开口恢复通畅。每日重复2次,持续1周可观察到脂肪粒体积缩小。
选择含甘油的弱酸性洁面产品清洁眼周,避免使用磨砂类去角质产品。清洁后使用一次性棉签蘸取茶树精油点涂脂肪粒,茶树精油具有天然抗菌特性,能减少毛囊角化。注意避开眼睑边缘,每日早晚各1次。
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尿素软膏等外用药物可调节角质代谢。每晚洁面后取米粒大小药物点涂脂肪粒,用药期间需加强防晒。药物可能引起局部脱屑或红斑,孕妇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二氧化碳激光或铒激光能精准气化表皮层角蛋白沉积。治疗时激光光束直径调整至0.2mm,深度控制在真皮浅层,术后涂抹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该方法适用于直径超过3mm的顽固性脂肪粒,1-2次治疗可完全清除。
在局部麻醉下用11号尖刀片挑开脂肪粒表面皮肤,用无菌镊子取出黄白色颗粒物。术后创口无需缝合,保持干燥3天即可愈合。该方法适合数量少、位置浅表的脂肪粒,操作需由皮肤科医生完成。
日常需减少高糖高脂饮食,增加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和维生素E坚果、橄榄油摄入。避免过度揉搓眼周,选择标注"非致痘性"的眼部护肤品。脂肪粒合并红肿疼痛时可能继发感染,应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检查。规律作息和适度有氧运动有助于调节皮脂分泌,预防新发脂肪粒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