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骨折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牙弓夹板固定、颌间牵引固定、头帽颏兜制动、功能训练等。颌骨骨折通常由外力撞击、运动损伤、骨质疏松、肿瘤侵蚀、病理性骨折等因素引起。
适用于无明显移位的简单骨折。医师通过双手触诊判断骨折线走向,采用推压、提拉等手法使骨块恢复解剖位置。操作需在伤后7-10天内完成,此时骨折端尚未纤维愈合。复位后需配合影像学检查确认对位情况。
利用上下颌牙齿作为支点,通过金属夹板连接形成刚性固定。常用材料包括钛合金牙弓夹板或正畸托槽,固定周期4-6周。需每周调整夹板压力,避免牙龈压迫坏死。适应症为牙槽突骨折或下颌体部线性骨折。
通过牙科结扎丝将上下颌牙齿固定为整体,限制下颌运动促进愈合。采用0.4mm不锈钢结扎丝进行"8"字形缠绕,维持咬合关系2-3周。需配合流质饮食,每日用氯己定含漱液清洁口腔。
适用于儿童髁突骨折或合并颅脑损伤者。通过头帽装置与颏兜形成垂直向牵引力,减少骨折端受力。每日佩戴时间不少于20小时,持续3-4周。需定期调整弹力带松紧度,防止皮肤压疮。
拆除固定装置后开展张口训练、咬合训练及肌肉按摩。使用开口器辅助渐进式张口,从2指宽度逐步恢复至3指。配合咀嚼口香糖锻炼咬肌力量,每日3次每次15分钟,持续至功能完全恢复。
非手术治疗期间建议高蛋白流质饮食,如牛奶、肉汤、果蔬泥,每日热量摄入不低于2000大卡。避免硬质食物及需要大幅咀嚼的动作。康复期可进行颈部放松操及温和的面部肌肉按摩,每周3次有氧运动增强体质。定期口腔护理预防感染,使用冲牙器清洁牙间隙,睡眠时保持30°半卧位减轻肿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