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及右肺门淋巴结转移的严重程度需结合原发肿瘤性质、分期及个体情况综合评估,通常提示疾病进展至中晚期,需立即就医。
淋巴结转移是肿瘤分期的重要指标。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多属于N2或N3期,代表癌细胞已突破原发灶局部范围。非小细胞肺癌出现该转移时5年生存率降至15%-30%,小细胞肺癌预后更差。
不同原发肿瘤转移的恶性程度差异显著。肺癌纵隔转移较乳腺癌转移侵袭性更强,淋巴瘤淋巴结转移对化疗更敏感。需通过活检明确病理类型,未分化癌比高分化癌进展更快。
转移淋巴结压迫可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右肺门淋巴结肿大可能阻塞支气管引发肺不张,伴随持续咳嗽、咯血等症状,需CT评估气道受压程度。
敏感型肿瘤通过放化疗可能获得长期控制。EGFR突变肺癌靶向治疗有效率超70%,但耐药后可能出现爆发性进展。免疫治疗对PD-L1高表达患者效果显著。
孤立性淋巴结转移经综合治疗可能获得手术机会,多发转移则以姑息治疗为主。PET-CT评估全身转移情况,骨转移或脑转移将大幅缩短生存期。
确诊后需完善全身评估,治疗方案需结合多学科会诊。饮食建议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适量补充ω-3脂肪酸。运动以低强度有氧训练为主,避免呼吸肌过度疲劳。疼痛管理可采用三阶梯止痛方案,心理支持需贯穿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