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沟炎可能由指甲修剪不当、外伤刺激、长期浸水、真菌感染、糖尿病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拔甲手术、控制基础疾病、改善生活习惯等方式治疗。
1、指甲修剪不当:
过度修剪指甲或修剪成弧形容易导致甲缘嵌入周围皮肤,形成微小伤口。细菌通过破损处侵入甲周组织引发炎症反应。日常应使用平头剪刀横向修剪指甲,保留1-2毫米游离缘。
2、外伤刺激:
踢撞硬物、穿窄头鞋等外力压迫会使甲板与甲皱襞反复摩擦。机械性损伤破坏局部屏障功能,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病原体易在此定植。选择宽松鞋袜并避免趾甲部位撞击可降低风险。
3、长期浸水:
频繁接触洗涤剂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会软化甲周角质层。皮肤屏障功能减弱后更易被假单胞菌等条件致病菌侵袭。从事涉水作业时应穿戴防水手套,及时擦干手足。
4、真菌感染:
足癣蔓延至甲周可能诱发继发性甲沟炎,可能与红色毛癣菌、念珠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甲板增厚变色伴甲周红肿,需联合抗真菌药物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氟康唑治疗。
5、糖尿病因素:
血糖控制不佳者易出现末梢循环障碍,甲周组织修复能力下降。轻微外伤即可发展为顽固性炎症,常伴随趾端麻木症状。需通过胰岛素或二甲双胍等药物稳定血糖水平。
保持足部干燥清洁,每日用温水浸泡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袜子,避免赤足行走;控制血糖达标可显著降低复发风险;急性期限制剧烈运动,恢复期可进行游泳等低冲击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锌、维生素C等营养素促进伤口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