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上裂和下裂是两种不同的先天性尿道畸形,主要区别在于尿道开口位置异常的方向和伴随的解剖结构改变。尿道上裂表现为尿道背侧开口,常合并膀胱外翻;尿道下裂则为尿道腹侧开口,多伴有阴茎弯曲。
1、解剖位置:
尿道上裂的尿道开口位于阴茎背侧或膀胱颈部上方,严重者可延伸至耻骨联合处。尿道下裂的开口则位于阴茎腹侧,从龟头下方到阴囊根部均可发生,开口位置越靠近阴囊,畸形程度越重。
2、伴随畸形:
尿道上裂多合并膀胱外翻综合征,患者耻骨联合分离,腹壁肌肉缺损。尿道下裂通常不伴膀胱异常,但常出现阴茎腹侧弯曲Chordee畸形,系发育过程中尿道板纤维化所致。
3、排尿功能:
尿道上裂因尿道括约肌缺损,多数患者存在尿失禁现象。尿道下裂患者排尿功能通常正常,但严重者可能出现尿流散射,蹲位排尿可改善症状。
4、生殖功能:
尿道上裂男性患者阴茎短小且上翘,成年后性交困难。尿道下裂患者阴茎发育多正常,但严重者可能因弯曲畸形影响性功能,需手术矫正。
5、手术时机:
尿道上裂需在1-2岁进行膀胱颈重建和尿道成形术,分阶段修复。尿道下裂建议6-18个月时行尿道板纵切卷管术TIP术或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一次性矫正弯曲和尿道缺损。
两类患者术后均需保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剧烈运动三个月。尿道上裂患者需长期进行盆底肌训练,尿道下裂患者应定期检查尿流率。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母亲多摄入维生素C丰富的猕猴桃、橙子,减少尿布疹发生风险。学龄期儿童可选择游泳等低碰撞运动,避免骑跨类活动造成伤口牵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