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梗阻患者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禁食,轻度梗阻可尝试流质饮食,完全性梗阻需严格禁食并胃肠减压。幽门梗阻通常由消化性溃疡瘢痕形成、胃窦部肿瘤压迫、幽门管炎症水肿、先天肥厚性幽门狭窄、胃黏膜脱垂嵌顿等原因引起。
1、病情评估:
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表现为间歇性呕吐宿食,腹部X线可见胃泡扩张但存在少量造影剂通过,此类患者可尝试清流质饮食。完全性梗阻患者持续呕吐胆汁样物,影像学显示胃腔显著扩张伴气液平面,需立即禁食并留置胃管。
2、营养支持:
禁食期间需通过静脉补充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制剂,维持每日1500-2000kcal热量摄入。同时监测电解质水平,重点纠正低钾血症和代谢性碱中毒,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改善低蛋白血症。
3、病因处理:
消化性溃疡所致梗阻可静脉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联合铝碳酸镁保护黏膜。恶性肿瘤患者需评估手术可行性,常见术式包括胃空肠吻合术或胃癌根治术。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需行幽门环肌切开术。
4、症状监测:
每日记录胃管引流量,超过400ml/d提示梗阻未解除。听诊肠鸣音变化,突然增强可能预示梗阻缓解。定期复查腹部CT评估胃排空情况,持续存在7mm以上液平需考虑手术干预。
5、过渡饮食:
梗阻缓解后从米汤、藕粉等清流质开始,逐步过渡到蛋羹、酸奶等半流质。每餐控制在200ml以内,餐后保持坐位30分钟。避免芹菜、竹笋等粗纤维食物,烹调方式以蒸煮为主。
幽门梗阻患者恢复期需遵循少食多餐原则,每日5-6餐,选择鱼肉、豆腐等高蛋白低渣食物。可进行餐后缓步行走促进胃排空,避免立即平卧。长期随访中需定期胃镜复查,瘢痕性梗阻患者建议每年检查胃泌素水平。出现餐后饱胀感应及时进行上消化道造影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