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可通过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等药物控制症状,疾病活动期需联合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缓解疼痛。
1、免疫抑制剂:
甲氨蝶呤作为基础抗风湿药,通过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减轻关节滑膜炎症。来氟米特可阻断嘧啶合成通路,延缓骨质破坏进展。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及血常规。
2、抗疟药:
羟氯喹通过调节溶酶体pH值抑制抗原呈递,适用于早期轻度患者。该药可能引发视网膜毒性,建议每半年接受眼科检查。联合免疫抑制剂可提升疗效。
3、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如阿达木单抗能精准阻断炎症因子,快速改善晨僵症状。白细胞介素-6受体拮抗剂托珠单抗适用于中重度活动期患者,需警惕感染风险。
4、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短期用于急性发作期可迅速抑制滑膜炎,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建议采用最小有效剂量,同时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量流失。
5、镇痛药物:
塞来昔布等COX-2选择性抑制剂可缓解关节肿痛,胃肠道副作用较小。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控制每日用量不超过4克。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每周进行水中太极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活动度。药物治疗期间应记录症状变化,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关节影像。冬季注意肢体保暖,使用辅助器具减轻承重关节负担。出现持续发热或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