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血糖控制、产前评估、胰岛素治疗、并发症管理、孕期监测等方式实现安全妊娠。糖尿病妊娠风险与血糖水平、血管病变、胎儿发育等因素相关。

1、血糖控制:

孕前3个月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空腹血糖维持在3.9-5.6mmol/L,餐后2小时血糖低于6.7mmol/L。持续血糖监测仪可帮助追踪血糖波动,避免高血糖致畸或低血糖昏迷。

2、产前评估:

孕前需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肾病及神经病变,眼底检查发现增殖性视网膜病变者需先行激光治疗。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300mg或eGFR<60ml/min者需肾内科会诊评估妊娠风险。

3、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糖药妊娠期禁用,需转换为胰岛素治疗。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等基础-餐时方案可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泵治疗适用于血糖波动大的1型糖尿病患者。

4、并发症管理:

妊娠期高血压需用拉贝洛尔或硝苯地平控制血压,子痫前期患者需硫酸镁预防抽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静脉补液和小剂量胰岛素持续输注,血糖下降速度不超过4mmol/L/h。

5、孕期监测:

孕18-22周需胎儿心脏超声排查先天性畸形,每4周监测胎儿生长情况。孕32周起每周胎心监护,羊水指数<5cm或脐动脉S/D比值>3.0提示胎盘功能不良需提前终止妊娠。

糖尿病患者妊娠期需每日摄入25-30kcal/kg理想体重的热量,蛋白质占总热量20%。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每周150分钟,运动后血糖低于3.9mmol/L需补充15g碳水化合物。产后6-12周需复查糖耐量试验,母乳喂养可降低后代糖尿病风险。新生儿出生后需监测血糖48小时,警惕低血糖脑损伤。

上一篇:鼻窦炎用什么药物比较好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