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雄性激素过少可通过睾酮替代疗法、促性腺激素治疗、芳香化酶抑制剂等方式治疗。雄性激素过少通常由睾丸功能减退、下丘脑-垂体疾病、遗传因素、药物副作用、慢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睾酮替代:

外源性补充睾酮是主要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十一酸睾酮胶丸、丙酸睾酮注射液、睾酮贴剂。这类药物能直接提升血液睾酮浓度,改善性欲低下、肌肉流失等症状。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红细胞压积。

2、促性腺治疗:

适用于下丘脑-垂体病变患者,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脉冲治疗。HCG能刺激睾丸间质细胞分泌睾酮,GnRH可恢复垂体正常分泌功能。治疗周期通常持续3-6个月。

3、酶抑制剂:

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可阻断睾酮向雌激素转化,提高游离睾酮水平。适用于雌激素转化过度的中老年患者,能改善体脂分布异常和骨密度下降。需注意肝功能监测和骨质疏松风险评估。

4、病因治疗:

继发性病因需针对性处理,垂体瘤患者可采用经蝶窦手术或伽玛刀治疗,药物性因素需调整抗抑郁药或糖皮质激素用量。慢性肾病或肝硬化患者需优先控制基础疾病。

5、辅助疗法:

补充锌元素和维生素D有助于改善睾丸功能,规律进行抗阻训练可提升睾酮分泌。地中海饮食模式配合有氧运动能优化激素代谢,睡眠管理对维持昼夜节律性分泌至关重要。

治疗期间建议增加牛肉、牡蛎等富锌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次以上深蹲、硬拉等复合动作训练。避免过度饮酒和高糖饮食,保持夜间7-8小时高质量睡眠。每3个月复查肝功能、血脂和激素水平,出现痤疮加重或睡眠呼吸暂停需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眼睛几度为高度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