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下肢动脉造影的操作流程

发布时间:2025-04-20 06:31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下肢动脉造影的操作流程包括术前准备、局部麻醉、穿刺置管、造影剂注射、影像采集五个关键步骤。

1、术前准备:患者需签署知情同意书,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医护人员核对患者信息,建立静脉通路,备齐造影导管、导丝、压力注射器等器械。碘过敏试验需在造影前4小时完成,阳性者需更换非离子型造影剂或采取抗过敏措施。

2、局部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腹股沟区并铺无菌巾。采用1%利多卡因在股动脉搏动最强处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范围直径约3-5cm。触摸确认股动脉走行后,用刀尖作2-3mm皮肤切口以便导管鞘置入。

3、穿刺置管: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见鲜红色血液喷出后送入导丝。透视下确认导丝位置后,沿导丝置入5-7F动脉鞘管。穿刺桡动脉时选择桡骨茎突近端1-2cm处,穿刺成功后注入肝素盐水防止血栓形成。

4、造影剂注射:经导管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如碘普罗胺、碘海醇或碘克沙醇,用量根据体重计算1-1.5ml/kg。采用高压注射器以15-20ml/s流速注入,髂动脉造影需30ml,下肢全程造影需50-80ml。注射同步启动数字减影设备采集图像。

5、影像采集:从腹主动脉分叉处开始连续拍摄,包括动脉期、毛细血管期和静脉期。标准体位取前后位,必要时加拍斜位或侧位。发现狭窄病变时需多角度投照,测量狭窄程度及病变长度。全程关注患者有无造影剂过敏反应,完成造影后立即拔管压迫止血。

术后需卧床制动穿刺肢体6-8小时,沙袋压迫穿刺点2小时,监测足背动脉搏动及末梢循环。建议24小时内饮水2000ml促进造影剂排泄,避免剧烈运动3天。出现局部血肿可采取热敷处理,严重并发症如假性动脉瘤需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或外科修复。日常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适度进行踝泵运动改善下肢血液循环。

上一篇:月子没坐好十大预兆 下一篇:保和口服液有什么需要注意的